Skip to content
朋友們,早上好
昨晚,分眾傳媒鋪天蓋地推出一堆公告,很多朋友可能有點懵。
老唐簡單分享一下公告要點和我自己的看法,供朋友們參考:
(1)本次公告是董事會決定:「擬」赴香港上市發行新股。
該議案還需經過股東大會批准、中國證監會批准及香港聯交所核准,然後才能招股,並最終確定發行價。 時間還早;
發行價格和發行時間,是授權董事會”在充分考慮現有股東的利益以及發行風險等情況下,根據境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,選擇適當的時機和發行視窗。 ”,
現在還沒人知道發行價格和發行時間,包括江南春本人也不知道;
H股發行上限是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的15%,即H股增發不超過25.48億股——25.48/(144.42+25.48)≈15%。
老股東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,自己需要以發行價賣出手中持股的15%。
划不划算呢? 當然要看價格,沒有價格之前說划算或者不划算,都是蝦扯蛋。
就我個人看法而言,當前價格肯定不划算,10元以上我就覺著划算。
港股上市的目的很清晰。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,分眾仍然在韓國和新加坡實現盈利,印尼和泰國達到盈虧平衡,證明梯媒模式在東南亞走得通。
此時,需要趕緊大力拓展了。 不能等其他競爭對手佔了先機之後,自己再感歎老大徒傷悲。
所以,海外融資直接獲得外幣,避開國家外匯管制的重重審批,有利於企業自己掌握境外投資節奏和規模。
但是,這種目的,實際上通過發美元債也能實現。 為什麼要發股票融資呢?
二者可能是藉著海外上市,可以將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夥伴吸引成戰略合作夥伴,比單純發債更有價值
——注意,這純屬老唐YY,是一種猜測,並無證據,請獨立思考,不要被老唐帶歪。
江南春2005年7月就在納斯達克上市,2012年8月又玩過私有化退市,2015年再A股借殼上市,2018年引入阿裡,去年的回購…… 這一系列動作,足以證明江南春及其團隊是資本市場老鳥了,不用擔心上當受騙。
江南春本人是分眾第一大股東,持股23.72%(34億多股),其次是阿裡,阿裡合計持有分眾傳媒8.88%股份(12.8億股以上),是分眾第二大股東。
發行價高低受益/受損最大的就是他倆,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,更何況賣家是江南春+馬雲團隊。 以這倆猴精猴精的特點,能低價賤賣,我不信
而且,分眾當下並不缺錢,不是那些等錢救命的恆大、奧園、陽光城之類的企業。
即便是前不久剛剛分掉了30億現金,目前賬面依然保留有隨時可變現資產百億規模。 不缺錢的融資,不會那麼迫切,博弈當中天然佔優勢。
本次公告里取消了阿裡和分眾2018年的一次交易。 很多朋友被網路媒體標題誤導,以為阿裡撤股毀約,其實不是。
阿裡目前持有分眾8.88%股份,截圖是最新三季報股東名單
GIO打頭的兩家也是阿裡旗下公司,三家合計持有約12.82億股,佔比8.88%,是僅次於江南春全資持股公司MML的第二大股東
——香港中央結算公司持股,代表的是通過深港通渠道買入分眾的境外股東的合計數,不是一個單一股東。
阿裡這12.83億股,是2018年就真金白銀投入超過125億現金買來的。 至今三年了,還是套牢約30億,側面也說明江南春多精啊
注:9.9元/股左右的定價。 由於涉及美元交易,匯率有波動,無法說精確的人民幣價格,只能是約。
這次取消的,是當時的另外一個約定。 公司主體說來複雜,我直接上圖吧。
2018年約定阿裡入股時,還有一份合同,是阿裡向Media Management Holding Limited(MMHL)公司投入5.11億美元現金,獲得MMHL公司10%的增發股份。
這間MMHL原本是江南春個人的全資公司,錢投下去也是落在江南春個人控制之中,和上市公司沒有一毛錢關係。
只是因為它是上市公司分眾傳媒的爺公司,所以履行一下披露義務。
這份合同當時簽訂的時候,就留了活口的,寫的是2018年12月31日或之後交割,沒有通常合同常見的”不晚於什麼時間交割”的表述。
這些資本老手及其背後的法律團隊面前,這不可能是合同漏洞,只能理解為有意留下的活口。 只是這個活口生效的前提條件是什麼,沒有披露而已。
阿裡直接投入超過125億,套了三年目前還虧30億左右,這個留下的活口,或許就觸動了當初的約定,雙方和平達成一致和平取消了。
就這麼個事兒,無需放大——這份協定取消后,MMHL就還是江南春的全資子公司。
本次股東大會,有一個關於《H股上市前滾存利潤分配方案》的投票,但沒有見披露方案。
我估計是不再分紅了——前不久那次每股0.208元就算是了。 需要投票的方案可能就是”滾存利潤不再分配,由發行後A+H股東共同享有”
怕部分朋友誤以為最近還要分一次紅,特意說明。 但必須提示,這是老唐的個人判斷,公司並沒有公告,所以不能確定這個判斷100%正確。
老唐一貫的邏輯是:市場先生的出價只能利用,無法預測。